【概况】 西街社区位于西大街275号,辖区面积约2.8平方千米,共划分12个网格,建有小区楼院26个、楼宇154栋,有居民4590户10156人,学校5所,出租房398户,个体私营门店189户。党委下设党支部3个,有党员101名,共驻共建单位9个。
【社区党建】 打造“七彩党建”特色品牌,建立七彩志愿服务站,成立“红橙粉绿金蓝紫”七彩志愿服务队,推行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点亮社区治理新思路。以社区“大党委”为引领,积极组建“社工委”,吸纳社区“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退役军人等11名各界人士进“社工委”参与社区治理,有效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方融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各项政治生活制度,着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全年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党委会10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2次,组织党员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次,上党课4次,专题研讨5场次。积极推行社区党委委员与年老体弱党员结对送学及流动党员结对送学模式,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党员微信群等载体开展自学,打造指尖上的“微党建”。
【民生服务】 社区配合相关单位聚焦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推进“登记难”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解决辖区内160户“办证难”问题。深入开展“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围绕解决社区治理的堵点、痛点、难点,通过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等方式帮民困、解民忧,用实“四张清单”。通过“大党委”委员作用发挥,与共驻共建单位171名在职党员干部对辖区21个小区楼院通过入户、电话联系、微信等方式走访居民2097户6560人,解决个体诉求17项、化解矛盾纠纷1起、消除风险隐患1项,现场解决楼院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问题58个;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联合各单位通过现场调研、走访居民等形式全面查找两个重点片区、15个巩固提升小区(楼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制订一小区一个工作计划,细化整治措施,明确整治时间,全面开展整治行动。共梳理问题36个,全部整改完成,拆除储物间107间;完成114户236人城镇低保对象年度审核工作,受理新户申请4户,临时救助申请62户;居民医疗保险收缴率达到96%,养老保险收缴率100%;办理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手续57人,新增就业人数363人;80岁以上老年人老龄补贴上报31人,收缴残疾人两项补贴16人;办理到龄退休人员2人。
【精神文明】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主题党日”以及其他特殊节点,组织社区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及居民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慰老助残12次、环境美化15次,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利用节假日,对辖区特困、高龄、空巢、残疾和离退休干部职工进行走访慰问,使老人们倍感党组织的关怀。围绕整治小区环境卫生、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等七个方面10项问题,全面推进居民小区集中整治活动,组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2场次,清理卫生死角、小广告、生活垃圾14处,着力解决居民小区突出问题30个,切实提升小区“颜值”和“内涵”,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社区治理】 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体系,实行“四级负责制”、3个网格党支部,推选党员联系户36户,连接辖区22个小区楼院,常态化开展走访关爱、政策宣传等服务,建立“微服务”治理机制,实施“网格惠民驿站”“红色物业”“七彩志愿队”“流动党员驿站”等网格微服务品牌。按照“1+1+1+N”网格配备模式,配备专职网格员12名,发动各类志愿力量担任兼职网格员,推行脑勤、腿勤等“五勤”工作法,当好“六员”,做到“大事要去盯、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矛盾要去调、困难要去帮”,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创新服务方式,推动社区治理走深走实。举办各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知识培训4场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1场次;对辖区内各类经营门店进行定期检查,并逐一填写安全生产现场检查记录,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通过即知即改和限期整改全部整改落实。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制定社会稳定工作预案,安排好值班工作,确保辖区无重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年受理并化解矛盾纠纷15起,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持续做好反邪教专项整治和扫黑除恶工作,组织专职网格员、退休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辖区范围内的可能涉邪重点家庭进行走访摸排,同时开展反邪教知识宣传活动。对居民反映收取停车费不合理、拆迁遗留未安置、暖气不热等问题,利用网格化管理优势,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进入小区楼栋了解实际情况,积极配合住建局、城投公司等相关部门给予解决和答复,切实维护辖区和谐稳定。